为什么混凝土会出现起灰现象?
混凝土常会出现表面“起砂”“起灰”等现象。虽然混凝土表面的“起砂”并不影响其抗压强度等级,但会严重破坏混凝土路面或楼面的耐磨性、抗渗性、美观性与长期耐久寿命,对工程质量不利,如果长期不治理的话还会出现面层缺损、露骨料等现象。
混凝土起砂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:
水灰比过大。
水泥标号过低,或是水泥变质,如受潮结块。
砂子的粒度过细,拌和时需水量大,导致水灰比加大,强度降低。
砂子含泥量高,影响水泥与砂子的粘结力。
施工过程中的过分振捣,导致混凝土表面水灰比过大。
压光过早或过迟或压光过迟。
未刮去表面多余泌水。
洒干拌1:2-1:2.5体积比的水泥砂去除多余泌水时,未洒均匀或是水泥砂未拌和均匀。
混凝土还没有完全硬化前就洒水养护,造成混凝土表面水灰比增大,强度降低。
洒水养护不及时、太阳暴晒或养护温度过高(如冬季过度烘烤)导致混凝土表面大量失水,得不到充分水化。
表面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上人、上物、上车作业,破坏了水泥硬膜。
低温下施工,早期表面受冻。
针对混凝土起砂现象,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几种预防措施:
严格控制水灰比。
掌握好面层的压光时间、水泥地面的压光一般不应少于三遍。
水泥地面压光后,应根据气温情况,一般在一昼夜后进行洒水养护或用草帘、锯沫覆盖后洒水养护。
合理安排施工流向,避免上人过早,水泥地面应尽量安排在墙面、天花板的粉刷等装饰工程完工后进行。
在低温条件下抹水泥地面,应防止早期受冻。
水泥宜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普通硅酸盐水泥。
采用无砂水泥地面,面层拌合物内不用砂,这种地面压光后,一般不起砂,必要时还可以磨光。